豆豆第一次去打预防针,一双大眼睛在哭泣的小朋友身上扫来扫去,那意思:为什么要哭呢?当针扎在自己身上时,也哭了。所以,无知者无畏。第一次上学也是这样,开学第一天开着那么多小朋友、那么多玩具,笑开了花。进去了面对陌生面孔的统一规矩,又很无奈。那天放学,一看见我们去接他,马上很委屈的流泪了,那感觉好像,终于见着亲人了。这一哭不要紧呐,一直哭了将近一个学期。总结起来:第一阶段,不愿上学。“今天是星期六哎!”、“为什么要上那么多幼儿园啊?”;第二阶段,有条件同意。“爸爸,你送我进去嘛!”、“爸爸,你再陪我玩一会嘛!”、“爸爸,中午我还没有睡觉的时候就来接我嘛!”;第三阶段:正常。到了门口,检查完手,说,爸爸,88,然后就蹦蹦跳跳去教室了。只是,第三阶段的场景实际只存在于最后一周,不过,子曰过:迟到的正常也是正常。
自从上学后,豆豆明显懂事了许多。昨天,他对我说,爸爸,家里要是干净一点,麻麻就会很开心。我鼻子一酸,这娃忒懂事了。他接着说,爸爸,你把家里打扫一下吧。好在熹贵妃说过的一段话安慰了我受伤的心灵:有这么一个懂事的阿哥是极好的,真要责备,那便是生分了。谁来打扫,又有什么分别呢?何况,皇后娘娘高兴了,对皇上您也是有帮助的,再说,年关将近,宫里干净些,不仅能增加节日气氛,还能降低PM2.5呢!